新闻资讯

科技考古证实北白鹅东周墓地出土席状编织物为芦苇

  中新社太原6月13日电 (记者 杨静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发布,科技考古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证实山西垣曲北白鹅东周墓地出土的证实周墓状编织物席状编织物生物来源为芦苇,为研究东周时期丧葬制度提供了依据。北白朋友的未婚妻在线观看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鹅东主体遗存为东周时期墓葬、地出灰坑和车马坑。土席2020年4月起至今,为芦苇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科技考古垣曲市县文物部门对墓地展开全面考古工作。证实周墓状编织物朋友的未婚妻在线观看

  考古调查和勘探确定墓地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米,北白共发现墓葬217座,鹅东车马坑5座,地出灰坑241座,土席陶窑2座。为芦苇部分随葬青铜器上附着厚度不足1毫米的科技考古席状编织物残留,可观察到明显的编织纹路。青铜器在埋藏过程中释放铜离子营造了抑菌微环境,有利于编织物等有机质文物的保存。

  考古人员介绍,通过纤维显微观察、植硅体分析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方法,确认北白鹅墓地M1020青铜簋附着的席状物为芦苇材质。结合《礼记·丧大记》等文献记载及现场考古证据,推断席状编织物为苇席,位于椁盖板下棺盖板上作“抗席”之用。

  此外,在棺底板下椁底板上也发现了大量席状物残留,因接近生土而形态保存较好,与上述通过科学检测的考古样品进行观察对比可知其亦为苇席,且位于墓主身下作“卧席”之用。

  考古人员表示,在北白鹅墓地M1020中发现大量的席状编织物残留,类似情况在春秋早期其他墓葬中也很常见,说明殓席在整个下葬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且殓葬用席的制度在这一时期早已成熟。

  北白鹅墓地是具有代表性的春秋早期贵族墓葬,对墓葬中出土的各类文物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丧葬制度,进而为周王朝东迁后社会景观的复原提供证据。(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国内新闻

  • 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已签约!肥东又一处休闲好去处即将惊艳现身!
  •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原高级资深经理裴英杰接受审查调查
  •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原高级资深经理裴英杰接受审查调查
  • 漳州市获省级“以奖代补”资金638万元
  •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 成功发行中部六省首单熊猫债
  •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报告2023》显示: 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走在品牌创新前沿
  • 福建医卫系统首张数据知识产权证落地
  • 南方进入降雨最强时段并需警惕强对流 北方沙尘影响范围扩大
  • 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蜀山十三季
  •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从山峰到海洋,气候变化仍在持续
  • 水利部长:全国受旱面积呈扩大态势
  • 沈福村美食创业活动·六安站寻味之旅于2021年12月10日下午在六安吾悦广场顺利举行
  • 合肥富力威斯汀酒店圣诞亮灯仪式暨十一周年客户答谢晚宴圆满落幕
  • 交通银行陷12亿元骗贷风波 百年基业走入困境如何突围?
  • 55万元!招商银行合肥分行违法违规安徽银保监局罚款!
  • 刘明康:银行要审慎开展综合经营试点
  • 立足本职岗位 展现巾帼风采——锦绣社区妇联组建工作人员及“四新”领域妇联组织成员团建活动
  • 打造安徽食品产业链高质量IP
  • 食用农产品连续5周上扬
  • 工信部将对山寨产品区分知识产权 鼓励其创新
  • 关键词: